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福运娘子山里汉 > 第240节

第240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不是她心理年龄和流浪汉相近,两人连共同语言都没有。

不过现在好像也不怎么有就是了……

季妧表面上安慰流浪汉,实际心里笑开了花。

不比不知道,原来她是真的好年轻啊,头一次觉得重活一次占了大便宜。

正得意忘形,不小心瞥见流浪汉紧皱的眉头,赶忙收敛神色。

“那个,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充分的尊重,尊老爱幼是传统美……诶,你慢点……”

季妧话没说完呢,流浪汉撒开手,自己走了。

季妧站在原地笑的不行,笑够了,才装模作样喊着追了上去。

两人从拐子山上下来,一道去了土屋。

因着流浪汉近来也在抄书的缘故,土屋这里就有笔墨。

季妧提笔蘸墨,在户籍纸上写下“关山,年贰拾捌岁,丁男,面毁,万德六年入赘附籍。”

停笔,拿给流……不对,现在该叫关山了。

拿给关山看,关山也不在意,瞄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

回到孟里正那,孟里正检查后,指着空白的那半截,让她把宅基地的面积和她名下拥有的田地写上去即可。

宅基地好写,田地就比较麻烦了。

不光要写上土地的面积、性质,还要把东西南北的边界,以及跟谁家耕地接壤写清楚。

季妧只知道南山那三亩荒地接壤的一侧是史勇家,其他的便不知道了。

她正要跑去问史勇,孟里正才想起来她那是荒地,暂时不用登记到鱼鳞册上,季妧也省了功夫。

孟里正再次核对了一番,终于没再挑什么,只让她在最末尾添了一行字。

“……具状如前。如后有人纠告,隐漏一口,求受违敕之罪。谨牒。”

意思就是说,她已经把家里的人口、土地全部如实上报,如有错漏,愿负律法刑责。

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还加按了手印。

老实说,签名和按手印时,季妧小心脏有些抖。

这要是万一被拆穿,那可就闹大发了……

户籍纸填写完毕,按照规矩,孟里正还要去细观一下这个刚附籍的流民,以确认其年龄、身貌是否和户籍纸上写的相符。

这一步叫团貌,之后还要再问问话,顺便交代些东西。

因为有了户口和土地后,就要开始缴税服役了,有些人为了逃避赋役,故意把年龄报小或者报老,甚至假报重病伤残,这些都靠里正勘察纠正。

若里正粗心走眼,把一些重要信息给漏了,日后一旦被查出来,头一个担责的就是他自己。

所以这一步向来是必不可少、慎之又慎的。

孟里正自问已经见过流浪汉了。

虽然那次只迈进去一只脚,就被吓了出来,实则并没瞧太清楚。

但“面毁”这一项是无疑的,年龄大概也差不离。

至于问话什么的……也没甚好问的,反正该说的季妧都替他说了,自己没必要再跑一趟。

年纪大了,怕累。当然,主要是不经吓。

这个就不要提了,怪丢人的。

还是年轻人心态好啊,想想季妧,以后不但要和那个人朝夕相对,还同床共枕,孟里正就佩服的很。

既然他省去了团貌这步,那就等于是默认人籍相符。

季妧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串钱递给孟里正。

这也是规定,若百姓因为自身缘由需要重编户册,用到的笔墨纸砚和人工费用,要由老百姓自己来掏。

按人头收费,每口人交三文钱,一户人家再总共交三文。

季妧家一共三口人,原用不着这些。

孟里正接过,有些迟疑“一十二文便可。”

季妧道“平白无故劳烦里正叔你往县城跑一趟,过意不去,多的就请你吃茶了。”

孟里正未必就缺这几个钱,主要是季妧这么做让人心里舒坦,而且银钱数目少,也牵扯不到贿赂上去。

“明早我就去邺阳,保证给你办得妥妥的。”

其实附籍这事说大不大,就是琐碎的很。

他要把全村的户籍纸都整理一遍,往县里送。

县里的吏员还要再统计登记一遍,这样编成的才是户籍。

户籍要一共抄三份,往京城的户部送一份存档,州府留一份,县里再留一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