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唐新秩序 > 分节阅读 172

分节阅读 1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块的羊肉这就是河东如今的尴尬,战乱之中,只能依靠北地的牛羊。肉不缺,粮食和菜蔬却很少、很缺乏。若是放在围城之时,连粗面饼都吃不上。但酒却很多,这得利于晋王好酒,晋阳之中酒水存储了不少。

当下席间一片欢腾,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本、李嗣恩、李存信、李存进、李存璋、李存贤、李存质、李存颢、李存审、李建及,还有李克用年少的亲儿子李存勖,都纷纷上前向高经义致酒。李克用还将已经在河东呆了一年多的卢龙监军使张居翰请了出来,以河东监军使张承业陪同,共同宴饮。

酒至浓处。高经义向河东诸将赔罪,再次将之前为何无法应援的原因说明。其中就谈论到北地契丹人的进犯。

如今就不用担忧契丹人了么有人问。

对此,高经义解释,卢龙军对契丹人已经处于由守转攻之势,营州都督李诚中预计年内平灭契丹,故此卢龙北地无忧,可以专心南向作战。

高经义是刘仁恭亲信幕僚,与周知裕、郭柄呈相好,对于营州都督李诚中的事迹相当清楚,喝到兴头上,便将李诚中的历次战事尽数道来。这是在河东军诸将之前彰显卢龙军武力的好机会,因此高经义说得十分卖力,他口才又好,当下便令河东诸将听呆了。

一战夺柳城,再战收营州,东征平渤海、顺道定新罗,这些战事都被高经义演绎得恰到好处,挠在了河东诸将的痒痒处。河东诸将曾听张居翰闲谈过李诚中出榆关的前期战事,后面平灭藩国的事迹却只是隐约听说过只言片语,这次由高经义详述出来,诸将都听得心驰神往,就连晋王李克用也有些目眩神迷。

让河东诸将着迷的并不仅仅是李诚中多么能打,要说作战,在座的河东诸将自晋王以下,都是声名赫赫之辈,随便哪一个拿出来,在天下武将间都是首屈一指的。河东出猛将,这是天下承认的事实,无论是晋王也好,还是李存勖也好,亦或在座堂上饮酒的义子们,甚至是多年前冤死的李存孝,都是世所公认的能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的人物。后世民间流传的晚唐绝世猛将,一大半都出自河东,如李克用、李存孝、康君立、李存勖等,都是令敌军闻风丧胆之辈。

简单做个比较,宣武军六路齐出,如今三面围困太原府,军中大将上百,有朝廷加衔的当世名将不下二三十个,如葛从周、贺德伦、张存敬、氏叔综、朱友宁、康怀英、张归厚、侯言等辈,都是独挡一方的大员,但河东军只派出李嗣源、李嗣绍二将,便在清源和寿阳挡住了宣武的攻势,令东平王朱全忠无可奈何。

这就是河东军的底蕴,也是河东武风之传统。可惜河东偏僻,人丁缺乏,将虽猛而兵却寡,在大略上全面占优的宣武面前,也只能勉力守御。

因此,李诚中能打并不会真正勾起河东诸将的兴趣,让他们神往之处在于,李诚中的作战对象并非中原诸藩,而是外侮。战契丹、平渤海、定新罗,这才是武将梦寐以求驰骋的真正沙场有什么功绩能够大过抵御异族有什么勋业能够盖过伐国之威自己家里打来打去有甚意味真是好汉便去外面抖威风

高经义又道:“如今李都督正在北伐,预计年底收功,一战定草原。”

“一战定草原”光是这五个字,就足够令河东诸将浮想联翩了。

“恨不能识李都督”以扶保大唐为己任的晋王李克用叹息,这句话立刻让满堂诸将点头不止。

“此番出兵,李都督会否南下”少年李存勖眼中泛起了金星。

“这却不知,契丹狡诈,并不好相与。”

李克用忽然起身,举盏道:“为李都督祈贺”诸将俱都起身,邀酒同饮。未完待续。

第三章幽州留后三

s:感谢侠客行2010打赏,感谢希夷、龙天空下兄的月票。

黄巢起兵之后的这几十年中,尤其是九世纪之末、十世纪之初的这十年里,整个大唐天下都没有几天宁静日子。朝廷敕令不出京畿,地方藩镇动辄刀兵,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到了后天又联合起来打别人,可谓风雨飘摇、乱象丛生。

这是一个武将地位发展到顶峰的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天皇贵胄,什么鸿儒名臣,什么士家大族,统统被武将们打翻在地,毫不留情的踩于脚下。

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以某某属性分析社会现状得出所谓“天下割据之历史必然性”之类的话题,都是虚假的,完全经不起推敲的。

所谓朝廷弱势导致地方崛起,天子无法控制藩镇,这是以果代因,用结果来解释内因,换句话说就是将藩镇强势导致天子羸弱这句话颠倒过来,用以阐述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如果非要这么解释,很轻易就能找出两个例子将之驳斥得体无完肤。远一点的例子有安史之乱,近一些则有黄王之变,这两次被评为“摧毁朝廷统治根基”的动乱,实际上对于中央威权而言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甚至可以说对于中央实权而言有一定程度的凝聚作用。

通过平灭这两次动乱,肃宗朝廷和僖宗朝廷比其前代反而拥有了战斗力更强,且更能如臂使指的军队,朝廷直接掌握的军队对于地方的威慑力要强出许多。事实也证明,这两次平灭动乱的最初几年里,朝堂的声势大涨,各地藩镇对中央律令无不敬畏遵循。

后世有人试图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时期。继而提出地主庄园经济导致了地方割据。但由此推导出来的结果却与现实不同。地主庄园盛行的恰恰是相对而言对朝廷最为顺服的江南地区。同时也是朝廷钱粮的主要来源地,而割据势力最强的中原、河北、河东、陇右等地,豪强士绅们反而被摧残得奄奄一息,甚至几近绝迹。

如果想要理清一点头绪。搞清楚一点脉络,或许可以不用以那么复杂的眼光来看待。最简单也许最直接,也最指核心的一种解释就是职业士兵的崛起。

大唐军制的演变经历过三个时期,唐初之时为府兵。府兵即都督府、军府之兵。平时务农、战时为兵,户籍由军府掌握,出征时归于朝廷任命的折冲将军之下,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可以很好的避免将领拥兵自重的隐患。但这种兵制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屯兵的形制,当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动盲目之时,依附于土地的府兵便失去了根基,成为了只在籍本册页上的虚拟名号。

这种状况到了开元之后爆显出来,玄宗皇帝不得不取消了府兵制。而改以募兵制。军队由镇戍各地的将军们征募,由将军们选拔和裁汰。为了减少钱粮转运的巨大消耗。朝廷逐渐以驻地自筹代替中枢调拨,于是军政统管的节度使真正意义上形成了。这是第二个时期,而这一军制的转变也立刻显现了其威力,开元、天宝之际,唐军对外作战胜多败少,威服四夷,震慑天下。

当然,这种做法也导致了节度们尾大不掉之势,由此而朝廷军权衰落,禁军无法与镇军相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