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我家少年郎 > 第122节

第122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太后对她而言是有恩的,她能惦记小半辈子,于是年轻时的许多过往能不提便不提,但想到如今早已并非魏民,给自己女儿讲这些倒也不犯什么忌讳。

她叹了口气:“其实我到几年前都还在想,倘若当初石应坤不曾兵变,大魏不曾离乱,太后和这整个魏国也就不至于到今天这步田地。

“不过现在看来,国运气数有时尽,那日不乱,也必有再乱之日,这是命,躲不掉的。”

底下的丫鬟奉上几杯热腾腾的香茶,宛夫人摸索着杯身,怅然道:“太后娘娘大概便是运气不好,生在大魏行将日薄西山的节骨眼上。”

她饮了一口清茶,嗓音忽然渺远起来,“她年轻时就长得很美,十六岁便初露锋芒,聪慧、善良、端庄贤淑,更有着高超的医术,有幸一睹其芳容的才子学者,写了大把的诗词歌赋来称赞。正是因为名声在外,后来不知怎的落入宣宗皇帝耳中,便被一道圣旨召入了宫内,获得了常人无法比拟的殊荣和宠爱。

“茹太后待人是很温和的,纵然后来被晋为贵妃,也依旧没有什么架子。她甚至给宫里人出体己钱度过难关,随宣宗视察灾情,为百姓治病,这辈子我都不曾见她与谁红过脸。”

宛夫人的眸中多了几分怀念与向往,“那时的长安,才真正的长安……到处花团锦簇,到处人声鼎沸。东西市里聚集着大江南北的商客,你走出家门,能看到许多没有过的奇异容貌来来往往,金发碧眼的高大胡人和操着外乡口音的东瀛人在集市上讨价还价,他们带着本国盛产的各色新奇物品穿梭在街头巷尾,可惜我彼时太年幼,许多东西已记不清晰……”

她的唇边浮起笑容。

宛遥的脑海里,便满是她口中那个繁华似锦的大魏盛世,再想想而今支离破碎的江山,难免感到一丝遗憾。

“事情出在兵变南下的途中……”

只听她娘十分惋惜地摇头,“我那会儿约莫也就六七岁,其实什么也不懂,叛军兵临城下前,被我母亲——你姥姥抱上马车,稀里糊涂朝南边赶。

“我们家当时还算富足,能跟随皇帝的御驾。但不管怎么说,哪怕御驾也是在逃命,一帮人路上奔波劳累,天黑前到什么地方便住什么地方。

“我是在那个时候,觉察出异样的。”

宛夫人言至此处,竟有些许不易察觉的悲戚,“离帝都城破大概过了十来日,守在附近护卫的侍卫,以及随行伺候的内侍、宫女,所有人都在底下窃窃相传,说是因为贵妃‘祸国’才导致家国离散,长安沦陷,她是给大魏带来不祥之人。

“谣言在逃往的途中不断升级恶化,我那时没把这些言论放在心上,然而有一次,被母亲带去陪太后说话时,看她神情间已常常飘忽发怔,想来也并非没有被流言蜚语所影响。”

“母亲与太后私交甚好,不欲她消沉难过,得空便过去开导劝慰,然而等到了陪都,情况还是愈演愈烈了。”

作者有话要说:[圣母:没错,其实我黑了]

惊不惊喜!

中秋节快乐呀大宝贝们=3=3=3=3=3=3=

既然写到了圣母太后这个人设,必须安利两部我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

一开始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妖猫传》,被贵妃秒杀到体无完肤,所以就想设定一个全程当背景板但又无处不在的角色。

而后看了《军师联盟》又被甄姬美到无法夫吸,于是代入了一下自己,觉得我要是人善心灵美最后还死得那么惨一定要黑化报复社会,于是就……

←_←

当然剧还是很好看的,推荐给大家~~

放假过节啦,明天可以继续更新~

第105章

宛遥闻言忙问道:“在陪都, 发生什么事了?”

宛夫人说:“成都是没有行宫的,圣驾只能安置在当地一户大宅内。前线不断有消息传回, 外面的情况一天比一天乱, 石应坤知道皇帝躲在南边,迟早有一日也是要杀过来。

“百姓们都极易受到鼓动, 不知是谁散播的谣言,闹到后来没办法收场, 整个府邸外每天堆得人山人海, 说太后是大魏的千古罪人,骂她对不起天下苍生, 对不起黎民百姓。一天结束, 靠墙一圈的地方能扫出一堆乱七八糟的污秽之物, 全是外面的人扔进来的。”

说不清为什么, 宛遥只觉得她所描绘出的场景,有种微妙的熟悉感……

宛夫人叹了口气,“自此便一发不可收, 渐渐的,连皇帝也不来看她了,贵妃知道自己失了宠,人也消沉了, 一日一日清减下去。

“而母亲带我去见她的数次却越来越多。知道她早年丧女, 格外喜欢小女孩儿,临行前长辈也多番叮嘱,让我嘴甜一点, 去哄她高兴。

“幼年时我们家受了太后不少照拂,我虽不了解时局,但也明白要知恩图报,尽量配合长辈们表现得乖巧听话。也唯有此时,茹太后脸上的笑容能多一些,我总是见她端庄地坐在那里,无论你姥姥怎么安慰,她至始至终都只着说‘好’‘我知道’。”

其实那个时候,贵妃应该就已经明白,她早已不被这个国家所需要了。

人世间是很残忍的,尤其是当自己意识到曾经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虚妄时,很难有谁不会心灰意冷。

宛遥将心比心了一下,想自己如果众叛亲离,千夫所指,大概也忍不住要求个一了百了吧。

她问道:“娘你曾说,太后给你开过一道调养身体的方子……那是在这之前,还是之后?”

宛夫人被她问得一愣,思索良久才斟酌地回答:“好像是,来陪都之后吧?她吩咐这药得长久的吃,至少吃上个十来年……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宛遥略微平复心情,摇摇头:“没什么,随便问问。”

一盏茶由热到凉,宛夫人握着杯身轻轻感慨,“可怜太后遭此非议却也仍旧不改初心,哪怕在这样煎熬的环境里,有找上门治病的也从不推脱,好容易见着她心情转好一些,谁知就遇害了……”

从花园出来,日头刚好隐没进云层里,天气瞧着有些阴沉,街上满是踏青归来的人们,隔着一堵墙都能听到纷繁的声音。

项桓近年时常出没战场,眼见着又蹿高了一节,抬起胳膊能轻轻松松把枝头的杏花折下。

他顺手递给宛遥:“要真如你所想,那这位魏国的太后还挺了不起,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死了能拉这么多人陪葬,还将千万人蒙在鼓里给她建庙宇,修祠堂——实在厉害。”

杏花在女孩子纤细的指间打转,她好像并不怎么赞同地抿唇摇了摇头:“我倒是……挺理解的。”

宛遥垂眸看着面前盛开如雪的花枝,“茹太后的事,让我想起了当年长安城的瘟疫。嗯……怎么说呢,有点感同身受吧。”

她转过身,微微抬眼,“如果不是你,其实我都不知道那个时候要怎么撑过来……”

这么一回想,往昔隔世一样久远了。

可她仍然记得在月光下拄着长枪静静安坐的少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