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 >回到明末当帝王 > 分节阅读 443

分节阅读 4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们若是被鞑子们杀了,活该有这样的下场。”

“老百姓是无辜的,他们本来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该死的是这些掳掠和奴役他们的鞑子们,大清亡国在即,如果朕不顾及城中百姓的生死,跟嗜杀成性的暴君又有何区别”

“那我们要困到什么时候”

“快啦,现在他们城中粮草也支撑不了多久了。弹尽粮绝,孝庄只有献城投降一条路可走了。”

数日之后,好消息传来。黄得功的人马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整个漠北蒙古。

无独有偶。由于锡翰撤军,朝鲜李氏王朝的大军越过鸭绿江,一路打到盛京附近,大清现在只剩下孤城一座了。

朝鲜的几万大军,在盛京城外扎营,朝鲜的最高统治者君王李淏派来使者,打算前来叩拜朱由崧。

朱由崧知道朝鲜李氏王朝,一直推行的是事大主义,历史上,他们一直是大明的附庸国,日本侵略朝鲜,大明出兵收拾日本,后金出兵朝鲜,大明又派军队跟大金开战。朝鲜就是大明的小弟,几百年来,他们一直奉大明为“老大”。

只是后来大清奴役了朝鲜,灭亡了大明,建立了的统一的王朝政权,朝鲜的李氏王朝才不得不臣服于清王朝。

但是李氏王朝对胡人向来不服,暂时的臣服只能是表面现象,他们信奉的是大明王朝的汉人统治。

现在朱由崧的穿越,盘活了大明,大明朝复国之后,朝鲜的李氏王朝一边暗中招兵买马,扩军备战,一边偷偷的派使者,与大明交好,并且表示大明征伐大清的时候,朝鲜定然出兵协助。

这些事情朱由崧当然不会忘,也非常赞许他们不忘大明这个铁哥们。

现在这位刚刚继位不久的新君李淏秉承他父皇的遗志,打算一直与明朝修好,岁岁纳贡,年年称臣。对朝鲜的这种政策,朱由崧当然是欢迎的。

不过对于李淏朝拜,朱由崧打算弄的隆重一些,这也算是对李淏君王的一种重视和礼遇吧,更重要的是,朱由崧打算让城中的孝庄等人看看。

因此朱由崧加大宣传力度,在盛京城外的四周高处,打出了巨副宣传条幅,还让弓箭手往城中射信箭,信上面写的全是朝鲜君王李淏近日在盛京城外朝拜朱由崧的消息。

更有甚者,朱由崧还亲笔给孝庄太后写了一封信,朱由崧在信中很客气的告诉她,明军已经占领了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也已经臣服大明,现在朝鲜也要与明朝修好,新国王李淏最近要来朝拜,届时邀请她到城头观看这一隆重的仪式。怕太后看不到,朱由崧把这封信复制了好几份也命人射往城中。

接到朱由崧的旨意之后,朝鲜的几万军营也沸腾了,他们也组成了军乐队,整日里敲锣打鼓,围着他们的兵营转圈,他们用这种方法是让城中的清军知道,另外他们现在是真心祝贺胜利,祝贺他们又成了大明的附庸国,脱离了满清鞑子的奴役。

城外的明军和朝鲜军队联手如此折腾,城中的清军不可能不知道,现在他们更加人心惶惶了。

孝庄皇太后把朱由崧的亲笔信刺啦刺啦撕了个粉碎,但是撕完了一封,很快有人又送来了几封同样的信。

朱由崧在信中等于明确的告诉她,大清已经穷途末路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城盛京。弹尽粮绝,就在眼前,何去何从,这是摆在她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

这个女人咆哮之后再一次病倒了。

现在城中的粮食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城中的老百姓饥民遍地,这样下去,就算明军不攻城,也必然引起城中清军的哗变,这表明大清国真的要完蛋了,满清大臣冯铨和刚林,吴可善,满珠习礼等,心中也有了投降二字,但是就是不敢在孝庄面前说出口。

又过了3日,朝鲜刚继位一年的新君李淏果真来到了,盛京城外的朝鲜军营。

这一天太热闹了,先是朝鲜的几万军兵迎接国王,然后国王李淏带着朝鲜军中的高级将领来到了明营。

朝拜仪式就在盛京城的南门外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举行。

明军大营,旗幡招展,张灯结彩,锣鼓手敲锣打鼓,有的手臂都敲肿了。

仪式的现场,人山人海。鲜花和地毯格外显眼,观众当然都是明军远征军将士和朝鲜军将。

大明的文武百官和锦衣卫早就拉好了场子,临近午时的时候,一身滚龙袍,头戴八宝珍珠闹龙冠的朱由崧端坐在正中的龙椅上。大明的文武百官先行朝拜,山呼万岁之后列两厢。

这时朝鲜国王李淏穿着一身崭新的国王服,走上来对着朱由崧恭恭敬敬地行使君臣叩拜大礼。

这是不远处的,盛京城头上,数万只眼睛也盯着这个隆重的场面,其中也有病殃殃的孝庄皇太后。

身边的大臣冯铨,刚林,吴可善,满珠习礼等本不打算认太后上城观看,但是孝庄皇太后执意要这么做,他们也没有办法。

正文 第903章 孝庄之死二更

下城之后,孝庄皇太后到了自己的慈宁宫,太医跪倒在床榻之前,再次为孝庄太后把脉开方。

到了外面,吴克善和满珠习礼,截住了太医。

“二位大人,太后不能再操劳了,也不能再动怒了。”太医说完之后摇头而去。

吴克善和满珠习礼是孝庄太后的亲哥哥,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一脸的苦相。

刚才在下城的时候,议政大臣兼内阁首辅冯铨,兵部尚书刚林,以及户部尚书拜尹图,吏部尚书冷僧机等几位朝堂大员,一再怂恿他们哥俩,去找太后商议一下议和之事,因为孝庄是他们俩的亲妹妹,他们是至亲骨肉,说话当然方便。

现在大清兵无斗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大清已经完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当大清的忠臣,与这座城池共存亡。要么就是认清形势,献城投降,以保得性命,因为明军现在给出的政策是“不杀降”。

谁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人人都有勇士引颈就戮的豪迈,就算能够重生的话,若干年以后的一条龙不如现在一条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是大多数人的写照,满清鞑子也不例外。

除了孝庄之外,手下的文武百官十个有九个半都打算投降,只是不敢言表。

内阁的高官和六部的尚书,彼此心照不宣之后,也都同意,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但是这事须得有挑头者,吴克善和满珠习礼,也是六部尚书之一,这个重大的使命就落到了他们哥俩的身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