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 >回到明末当帝王 > 分节阅读 162

分节阅读 16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辅政大臣之中势力最大的当属多尔衮,虽然他没能坐上帝王的宝座,但他现在贵为摄政亲王,手绾正白旗和镶白旗的重兵,他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也都是军政大权在握,因此他的实力比最大的政敌肃亲王豪格雄厚得多。

因此多尔衮现在是大清实际上的掌舵人,大清国朝野大事基本上就是他说了算,称得上是二号的皇上。这是个野心勃勃的铁血人物,刚愎自用,专横跋扈,就是在他们家一母同胞的三兄弟当中,无论是哥哥阿济格还是弟弟多铎,都得听这个老二多尔衮的。

正在阿济格和多铎决定上疏奏请多尔衮决断此事的时候,智顺王尚可喜不无忧心道:“此去京师万水千山,就是骑快马也须得十天半月的,等摄政王爷谕旨下来,会不会有什么变故伪帝朱由崧登基以来,大刀阔斧,对内连出重拳,整治朝堂,对外接连用兵,肃清不听话的军将,还多是御驾亲征,此人太不可小觑了,不可不防啊。”

“你说是伪帝在施缓兵之计”多铎听懂了尚可喜的意思。

尚可喜点头,“王爷,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依小王愚见,此事王爷不必奏请摄政王,或者奏请摄政王的同时,豫亲王和英亲王做主就得了,先逼伪帝兵退江南再说,我们汉人有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不怕寇匪残酷,就怕汉奸无情。孙之獬和尚可喜一唱一合地为两位清廷亲王出谋划策,这其实对阿济格和多铎来说,不失为金玉之言,这正是朱由崧的软肋,如果清廷的两位亲王按这两位汉奸的意思办,那朱由崧这一计就白施了。

原来这个尚可喜也是个老奸巨猾的狠角色。此人认贼作父虽然人所不齿,但他文武全才,智商颇高,不愧是清初的智顺王,现在属汉军镶蓝旗,其母死于战乱,父亲和妻妾儿女皆死于鞑子之手,然却投降清朝,是地道的认贼作父角色,抱定皇太极的粗腿开始屠杀汉人、蒙古人、朝鲜,这就所谓后金统一战争,后来又效忠多尔衮,奉旨平定中原征服汉人,战功赫赫。

最近有学者专家研究尚可喜,认为给尚可喜戴上汉奸帽是冤枉的,站在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角度,尚公能认清形势,顺应朝流,对大清忠心耿耿,以至后来三藩齐名的吴三桂和耿精忠被满抄斩,而尚可喜能独善其身,笑到终老,因此得出尚公判国降清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的进步意义,就差没弄成民族英雄了。

呜呼为几百前年的国贼汉奸平反昭雪,不知这些人是何居心,什么叫认清形势,顺应朝流这难道不是国贼汉奸们畏刀避剑、趋炎附势、苟且偷安、有奶便是娘的借口

照这么说历朝历代的哪个汉奸不能认清形势、顺应朝流是不是皆要为他们平冤昭雪,敬为祖宗,修庙拜祭,裁入史册,光照千秋而那些驱虏扶汉、守土有责,为国战、为民死的英雄大义之士岂不成了不识时务的傻帽岂不成了阻挡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合的罪魁祸首真是岂有此理

这些专家学者可曾看清这些汉奸是如何屠杀汉人同胞的不说别人,就说这个尚可喜吧,为了当好这个奴才,讨好满清主子,仅在1650年的广州大屠杀中,一次屠杀汉人百姓近十万,这些是不是也算是积极进步、意义重大

明白了,在这些专家学者眼中,汉人就理所当然被异族蹂躏、奴役、屠杀既然尔等如此喜欢被异族奴役蹂躏屠杀,干脆还剃发复古,当奴才算了,省得不当奴才寝食难安呢

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要实在是吃饱撑的没事干,做些正事好不好,难怪有人要戏谑称他们为“砖家”了,鄙人看来连砖家都不如。

对不起,说的有点多了,书归正文。

纵然尚可喜和孙之獬也算高明之人,但朱由崧已经把准了他们脉相,鞑子毕竟是鞑子,对这两个汉奸之言有所取有所不取,尽管他们认为尚可喜所言不无道理,但还是摇头给否了,理由是纵算朱由崧在施缓兵之计那又如何弹进粮绝是事实,就是伪帝的勤王之师来了,我们重炮齐发,神仙也救不了他。

结果,两位清廷的亲王立即上疏多尔衮,将奏折和朱由崧的两封和谈文书命心腹之将即刻送往京师,十万火急。

而对朱由崧派来的两个使者,恭敬有加,让他们在清营之中小住几天等候消息。

郑鸿逵和郑大木满口应承,心说陛下真是神机妙算,鞑子果然上当,叫住就住呗,别说待如上宾,就是杀了我们也毫无怨言,使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等着看鞑子如何倒霉了。

接下来郑鸿逵和郑大木享福了,每天有茶有酒,几个清廷的王爷轮流陪着,并投其所好,后来连美人计都用上了,这叔侄俩是来者不拒,权当这是陛下之恩赐,也知道鞑子这么孝敬他们是何居心,二人心中有数但什么也不说,只是好好享受这份盛情了,吃孙喝孙不谢孙,这倒也符合海盗的本性。

倒是多尔衮现在的日子不太好过

正文 第334章 盛怒的多尔衮

提起多尔衮在明末清初是个核心人物,从某些方面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清军入关,也就没有统一的大清王朝。

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个铁血人物,刚愎自用,还有点儿睚眦必报,这些可以从皇太极死后的清室内部王权争斗以及肃亲王豪格和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等人的境遇及命运,可以得到验证。

如果要拿崇祯帝和多尔衮来比的话,多尔衮正好与朱由俭反过来,崇祯帝朱由俭是有帝王之命却无帝王之福,因为他登基时大明朝内忧外患,内有党争祸国,流贼四起,外有夷族入侵,国库亏空,天灾人祸不断,纵崇祯帝励精图治,甚至事必躬亲最终也回天乏力,最后落了煤山自缢的悲惨下场。

而多尔衮则相反,他是有帝王之福却无帝王之命。说他有帝王之福是因为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儿子,且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帮之志,文可以治国,武可以安帮,而且在清初的八大王之中,论功劳也是数一数二,成就一代帝王的条件非常充分。

说他无帝王之命,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太多了,而且个个龙相十足,光叱咤风云的就有四五个,不说老大褚英和他这个老十四之外,老八皇太极、老十二阿济格、老十五多铎,随便拉出哪一个皆有将帅之才。论才论德,皇太极均在多尔衮之上,论长幼排名,多尔衮也不靠前。

因此努尔哈赤驾崩之后,帝王之位按照祖训自然是皇太极而轮不到他多尔衮。

好不容易熬到皇太极又驾崩了,但皇太极还有儿子,按照祖训有长立长,无长立幼,自然是由皇太极的儿子来继承王位,而轮不到当叔叔的来继承。

但是多尔衮不甘心,觉得自己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更合适坐这把椅子,论资历论功劳肃亲王豪格根本跟他没法比,然而子承父业的传统已经延续几千年了,豪格当然不会大度相让,那可是多少人都眼红的皇位

豪格要极力维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于是多尔衮与之明争暗斗。论实力肃亲王豪格本不及睿亲王多尔衮,但关键时刻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率领两旗精锐包围了宫殿,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战事一触即发,最后多尔衮不得不让步,再次与帝王无缘。

但多尔衮老谋深算,弄出个傀儡顺治,他成了摄政王,实际上的二号天子。以至于后来,不但豪格和鳌拜被多尔衮算计了,连他的胞兄阿济格也被打压致死。

但是不管怎么说,多尔衮至死也未能坐上梦寐以求的王座。这是历史上的多尔衮及王室权位之争,由此看出,多尔衮虽然摄政大清国,权倾朝野,但他活得并不轻松,跟崇祯帝一样也是亡于内忧外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